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南辕北辙还是殊途同归?
前段时间两个大厂的新闻特别多,所有人都在讨论新的架构调整。很惭愧我和京东菜鸟没做成过什么业务,但架不住朋友的要求,所以简单写下一些感想,供大家参考而已。
无论是京东物流还是菜鸟网络,他们起初都是为自身电商业务提供物流服务而设立的配套职能,核心理念是通过仓储和配送将商品从线上的卖家送达线下消费者的手中。而这恰恰就是电子商务区别于传统商业最重要的关键一环。
对于这一点,不管是京东还是阿里,都在业务发展最早期就充分意识到了,并且将其设定为需要重点且长期经营的组成部分。
但是对于如何塑造这个不可或缺的链条,京东和阿里却选择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京东从张磊那里拿了3亿打造出了京东物流,阿里则联合银泰、复星、富春并“通达系”成立了菜鸟网络。前者作为电商自建物流体系的代表,从股权、运营到发展、落地,完全由京东控制,并且是整个京东电商业务中唯一的物流服务承接方;而后者则选择成为有限开放的平台型企业,将物流配送的选择权交给了商家自己。这一点非常的“阿里”。
(注:阿里现已增加至51%)
而对物流体系设定的区别,直接导致了京东和阿里在电商领域内的差异进一步加深。
京东凭借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持续加强着商流端到端的掌控能力,对外不断塑造自营电商的形象,使得“京东”二字得以成为单一的商贸品牌。
而菜鸟网络的平台特性,决定了阿里需要采用众包形式的物流服务。以淘宝为主的阿里电商,因为平台型的特点,使得其本身很难以单独的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而更多是通过不同业务品牌来营造商誉。比如天猫,比如盒马。
众包模式对于菜鸟网络的影响有利有弊。
在互联网环境下,众包下的物流最大的优势在于供应商选择的多样化。通过协议约束和股权投入,菜鸟网络的运营服务更多是依靠北领和心怡完成仓储业务,然后将配送交托于“通达系”来完成,或干脆直接从“通达系”的仓库出货。
选择的多样化可以营造出一种弱竞争的环境,从而降低商家在物流成本端的投入,要么为自己加大盈利空间,要么通过转移利润加大自身的获客能力。但是,也正因为菜鸟网络的形成是有限协议下的众包,所以凭借扩大选择面来形成竞争以至降低成本的愿望很难实现,或者说效果没有那么明显。而此时,众包模式下的能力风险就会有所放大,也就是有限选择下的物流供应商是否全部具备保质保量完成工作要求的能力。这一点,在目前看来,恰恰就是京东在服务层面可以压过阿里一头的关键。
另一方面,在大型物流企业全面进入重资产时代的现在,无论是京东物流还是菜鸟网络,除了租赁仓库以外,也在重资产的领域内进行着大幅度的投入。背靠强大的资本以及比纯粹的开发商更具有吸引力的税收和社零,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所持有产权的仓库体量已经逼近了物流地产的头部企业群体。
尤其是京东,单独成立京东产发的举动,在现在看来,是助其迅速扩大资产规模的明智之举。独立运营的重资产开发公司,在更方便引入外部资本的同时,也得以在分开核算下使其完成了从成本中心向盈利中心的转变,让作为重资产的仓库本身,不再单纯只是拓展业务时需要考虑的成本,同时也成为了可以盈利的商品。
并且,盈利中心的角色也让仓库进行资本化运作的方式更为多样,不管是通过传统基金的方式收回投入,还是以REITs的新形式完成退出,对于京东物流或者整个京东来说,在地产端的投入和对仓库产权的持有,不再成为拖累自身物流运营发展的负担。
但与京东将仓库快速发展为兼顾自用和第三方地产业务不同的是,菜鸟网络却在自用和外租的侧重上摇摆不定。
虽然受到市场趋势影响,菜鸟网络也在寻求重资产定位的转变,并且已经在部分仓库项目上完成了第三方房东的角色转变,而租户也不再是仅限于有“关系”的北领、心怡和“通达系”。但是,菜鸟网络内部依然秉承着满足“自用”作为一切先决条件的运营逻辑。也就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于仓库的投资选址以及租赁使用,必须以阿里体系内商业群为绝对优先。无论区位如何优越,只要是体系内没有业务在此,投资就不会落地;不管是什么优质租户,只要体系内公司需要用仓,招商就不会对外开展。
然而,在整体环境趋于紧迫的当下,菜鸟网络也企图通过寻找外部客户的需求来填补空仓,但总感觉节奏上要落后京东很多。希望这次在成都和德迅的合作会是一个加速转变的良好契机。
随着业务的发展,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都在原有的服务构成中不断进行着扩充。
在国内端,京东物流基于自身在物流领域内的长期耕耘以及仓库网络的成熟,正在逐步向三方物流扩展,试图营造2B和2C两者兼顾的物流运营体系。
而在原有的电商物流中,京东一改常态地向第三方配送企业开放,不再要求必须使用京东物流作为唯一的配送承接方。这种转变的效果究竟如何,尚无定论,见仁见智。
相比较起京东物流,菜鸟网络当前的变化似乎更为显著。
也许是过往受到平台型物流体系的局限,菜鸟这两年最迫切且显著的变化就是在物流链上下游的渗透上。
现在菜鸟网络正在着力构建的,是从单一仓储向完整物流链发展,进而延伸至全供应链的模式。尽力摆脱市场对其平台型物流体系的固有认知。同时考虑的,也不再仅仅是如何从仓到配,直至送货上门的物流业务,而是进一步深入大型品牌商的供应体系,同时完善2B和2C的业务条线。看着十分眼熟,像极了京东物流的发展方式。
而在海外,虽然京东物流近几年频繁于欧美和东南亚设立新仓、开拓业务,但无可辩驳的是,背靠阿里的菜鸟已经先行了不止一步。以速卖通和Lazada为主,再加上Tokopedia和Trendyo等新平台,与其说是蒋凡领导整个海外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倒不如说是马老师凭借超前的眼光赢在了战略上。
无论如何,京东物流和菜鸟网络都是目前国内物流领域的头部企业,并且都正在从单一的内部支持板块蜕变成为面向整个市场的独立第三方服务企业。不管是在运营网络、服务体系还是资本投入、成长预期,两者除了给企业和个人在日常消费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之外,也同时为市场和产业领域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更是国家物流体系向现代化升级、向信息化转变的领军先锋。
但是,虽然两者在实际业务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未来方向都是全供应链服务,京东物流却凭借京东工业的脱颖而出向着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而菜鸟网络似乎更为关注的是另外一种方式。也就是从名字中可以看出的,菜鸟想要成为的并不是物流服务或供应链公司,而是一家物流网络企业。
也就是说,对于菜鸟而言,不管现在正着力打造什么业务,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物流资源的整体集成营造基础。相比起传统物流企业以仓为“点”、运输为“线”来构造出服务的“面”而言,物流网络公司更想构造出的“面”是信息的共通。所以菜鸟很大程度上塑造的是一个通过设备和信息系统形成链条,串联起多个“面”的层级体系,并以此来建立形成它的“网络”。
上一篇:燃气公司受不了了?
下一篇:胶带禁塑,路在何方?
关注塑托邦微信小程序
随时随地租用托盘
随时随地归还托盘